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2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王寒竹)平整田地的工作告一段落后,眼下陈顺开始着手培育草莓种苗。相比购买,自己育种能节省一大笔开支,但这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今年37岁的陈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回乡自学种植草莓已有9年,边学边干,他带着弟弟陈文依靠种植草莓,一年能赚30多万元。

驾车驶入东西湖慈惠街石榴红村,路旁是大片的草莓大棚。一辆辆旅游大巴上的游客下车后,通常会在油菜花海里打卡拍照,然后再采摘些草莓带回家。陈顺经营的维维草莓园,共有30亩地、24个大棚,“开年后每过完一个周末,一个大棚的草莓就基本被采摘完了。”

维维草莓园的名字以陈顺的妻子谭维维命名,两人是陈顺在厦门一家台资企业工作时认识的。中学毕业后,陈顺曾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成人教育课程,那时他和几个相熟好友做过游戏代练,赚到了一些钱。


(资料图)

带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陈顺后来来到厦门,进入一家台资企业从事机械维修工作,很快他就从一个基层员工干到了小组主管的位子。陈顺说,2010年前后,他和妻子两个人的月收入有一万多元,日子过得滋润。

转折发生在一次春节回乡。陈顺发现石榴红村的游客众多,父母种植的草莓供不应求,加之妻子后来怀孕辞去工作,两人两地分居,陈顺便决定回乡种植草莓。

陈顺在草莓大棚采摘。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摄

尽管父母务农多年,但陈顺认为那时父母种植的草莓品质和产量与市面上的都有差距。2014年回乡后,陈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报名参加潭州农业学院的线上课程,学习草莓、番茄、西瓜的种植技术。

上课时间在每天晚上的8时到10时。很长一段时间内,陈顺都是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进行在线学习,农忙的时候,陈顺就戴着耳机边下地边听课程回放。

“网上能搜到的种植要点,都是蜻蜓点水,要想种得好,还是得系统学习。”陈顺说,通过不断尝试,调节土壤肥力和水肥比例,草莓的亩产量不仅有了较大增长,口感、外观都有较大改善。

草莓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亩扩大到如今的30亩,搭配早熟和晚熟不同的品种,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草莓便开始上市,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五一前夕。

为了拓宽销路,陈顺把不同的草莓品相进行分类。个大饱满的供应给对品质要求较高的水果连锁店;个头较小的供应给甜品店,便于甜品摆盘;品相不好的他会主动扔掉,用来喂鸡;其余的可供游客采摘。

随着东西湖对初代网红村石榴红村改造完成,如今的慈惠街形成了全新的“乡伴慈惠”旅游区。陈顺说,未来他还会尝试种植更多的品种,让草莓生意越做越大。

【编辑:胡之皓】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