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平远片区素有“文山西大门”之称,以砚山县平远镇为核心区,包括文山市红甸回族乡和砚山县稼依镇、阿舍彝族乡共4个乡镇,国土面积1185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9.12万人,回族、壮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顺应各族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推进平远地区“三区”建设,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三篇大文章,以民族团结之美为核心要义、以绿美为底色、以大美为最终成果的“美美的平远”正在显现。

楼院整齐矗立,街巷宽敞洁净,不远处就是砚山县平远镇田心社区田心村小组村民杨继超的家。十多种不同品种的果树和花草、粉刷一新的墙面、宽敞的院子、纳凉聊天的大凉亭……杨继超家的院子位于田心村入村主干道迎丰路上,如今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绿美庭院”,这是平远片区推动“拆墙透绿”项目取得的成果。以前的迎丰路上家家户户高墙林立、铁门紧闭,道路狭窄,院内院外视野环境差,庭院中的绿与美都是墙内开花墙内香,绿地空间十分有限。不仅如此,高高的围墙也隔绝了街坊邻居之间的往来交流,在群众与社区之间竖起了一道“心墙”。“拆墙”之后,杨继超看着经社区改造的院子乐开了花,“拆了围墙之后,院子比以前亮堂多了,漂亮了,门口的道路也变宽了,现在打开门就是风景,自己心情舒畅了,邻居亲戚们都爱来串门。”

“拆墙透绿”带动着田心村焕发新的生机,拆掉的是围墙,打通的是心墙。自2022年开展“拆墙透绿”项目以来,涉及的89户中动工67户,已竣工30户。如今的田心村,告别了高墙大院,迎来了美丽庭院,在县人大代表、平远镇田心社区党委副书记袁平看来,这项工作不仅是一个对人居环境的改造项目,更是一次通过人居环境改造完成的思想意识提升,大大增加了社区居民的融合度。

走进田心社区田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广场中心的红石榴雕塑引人注目,石榴树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子,浓浓的石榴元素彰显着田心社区的民族团结之美。田心社区现有居民1436户,居住着汉族、回族、壮族等多个民族,广场建成后,大家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纷纷走出家门走向广场。聚在广场聊天、散步、开展文化活动,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交融,互相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了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自开展平远片区“三区”建设以来,文山州充分利用平远片区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山水特色、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推进平远片区自然村建设成为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绿美乡村,民族团结在平远落地生根。

在平远镇大兴社区大新村,花草幽香,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墙上爬满了绿植和花朵,道路两旁栅栏围出的小花园成了村子里的装饰品。为了拓宽道路,方便群众出行,拥有20年党龄的壮族大叔高金国作为党员主动带头,出让了自家40多平方米的房屋用地。如今,高金国家原本的房屋已成了宽敞的入村道路,还被精心布置成了小花园,“这片土地发挥出了它的价值,让村子更美了,路更宽了,我看着心里高兴!”高金国说。


砚山县阿舍乡壮族聚居村斗南村,青山环抱、山水相依,村里的壮族文化馆、壮族风格特色的墙体绘画展示着浓浓的壮乡文化。斗南村有168户775人,是文山州唯一一个生产、制作、销售弦子的村子。弦子是彝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乐器,但在斗南村却是壮族艺人制作弦子,家庭式传承和师徒式传承的方式让制作弦子成了斗南村的一项代代相传的技能。

除了“彝家弦子壮家制”的特色文化,“各族节日一起过”也成了斗南村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为了加深各民族之间往来交流,斗南村组织开展“三月三”“花饭节”“花山节”等丰富的节庆活动,苗族同胞品尝壮家人民的花米饭,壮家人感受彝族热情的弦子舞,在一场场热闹的节庆中,各族群众越来越紧密地抱在一起。

上一篇:富有诗意的网名两个字(富有诗意的网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